2024镇江中考政策方案

更新时间:2024/5/24 15:51:45

2024镇江中考政策方案

制定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中考)与高中(含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下同)招生工作方案。

二、考试与评价

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一)学业评价

1.学科考试

考试对象为具有我市学籍的八年级、九年级学生,以及未注册高中阶段学籍的我市往届初中毕业生。

1)科目、分值和用时

科目

语文

数学

英语

(含听力和口语)

物理

化学

道德与法治

历史

地理

(八年级)

生物

(八年级)

体育

合计

分值

(分)

120

120

120

100

100

20

60

10

10

40

700

用时

(分钟)

150

120

120

(其中听力和口语20分钟)

100

100

60

60

120

/

/

    

(2)考试时间

年级

日期

上午

下午

九年级

617

语文

9:00—11:30

化学

14:00—15:40

历史

16:40—17:40

618

数学

9:00—11: 00

物理

14:00—15:40

道德与法治

16:40—17:40

619

英语

9:00—10:40

 

八年级

619

 

地理、生物

14:00—16:00

3)英语考试

英语考试包括听力、口语测试和笔试,满分120分,用时120分钟。其中听力和口语测试满分30分,用时20分钟,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具体实施。笔试满分90分,用时100分钟。

在我省其他设区市取得2024年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成绩并提供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有效证明的,该成绩可直接计入该生今年中考总分。

4)地理、生物考试

八年级地理、生物学科考试总时长为120分钟,考试成绩经折算后计入2025年中考总分。

参加今年我市高中招生,八年级时已参加过我市组织的生物和地理考试的考生,其卷面成绩经折算后计入今年升学总分;八年级时未参加的,须参加今年的地理、生物考试。

5)体育考试

参加我市高中升学招生的考生,均须参加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当年的初中学业水平体育考试。本市应届考生跨市(区)就读的,统一在学籍所在学校参加体育考试;往届生在报名所在市(区)参加体育考试。

   今年体育考试的内容、规则和评分详见《镇江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初中学业水平体育学科考试方案(试行)〉的通知》(镇教办发〔2018194号)。

6)成绩呈现

九年级考试科目成绩和八年级生物、地理考试科目成绩均以分数形式呈现。

今年中考升学总分为700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以卷面原始分计入中考总分;体育与健康4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学科卷面分均为100分,分别按考试实际得分的20%60%计入升学成绩总分;地理、生物学科卷面分均为100分,均按考试实际得分的10%计入升学成绩总分。以上各学科考试卷面实际得分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小数计入升学总分,累计后升学总分如仍有小数,按四舍五入取其整数作为升学成绩总分。

2.命题要求

中考命题工作以《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5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26号)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格依据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命题,突出综合素质考查,以及在具体情境中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我市初中教育教学实际,统筹把握两考合一考试定位,发挥考试评价对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规范办学、减负提质和促进学生五育并举、身心健康发展的导向作用,试题难易适中,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3.阅卷与成绩管理

学科书面考试实行全市网上统一阅卷,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在各市(区)和市有关单位设立阅卷点组织评卷。阅卷教师在全市范围内统一选聘,所有考生试卷实行双评。全市统一合成数据和公布成绩。

考试成绩由学校通知考生本人。考生也可通过网络等方式进行查询。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布考生的成绩或排名。

4.学科考查

    1)物理、化学实验考查

物理、化学实验考查由市教育局发布考查工作要求,各初中学校组织实施实验操作考试和成绩上报等工作。考查时间为4月份,考查结果以“A”“B”“D”三个等级呈现(A为优秀,B为合格,D为不合格)。物理、化学实验考查成绩达到“A”(优秀)等级的考生方能享受热点普通高中指标生分配降分录取资格。

参加过我市组织的物理、化学实验考查,且成绩符合升学要求的往届生,不再另行组织考查。

2)艺术素质测评

参加中考和高中招生的在籍应届初中毕业生,均须参加音乐、美术素质测评。测评内容、规则和成绩认定按照《镇江市初中毕业升学艺术素质测评方案(试行)》(镇教发〔201785)执行。

音乐、美术两科测评结果达到C等以上(含C等)方可认定为该学科毕业成绩合格。两科成绩合格,且有一科达到B等以上(含B等)的考生方可享受热点普通高中录取的资格。

3)其他学科考查

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生物实验技能等学科考查工作由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各初中学校具体实施。考查时间安排在4月。测试结果以合格不合格ABCD四个等级呈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相应项目评价。

5.体格检查

考生在中考之前须参加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体格检查。曾患过某种严重疾病如结核病、精神病等,或有较严重的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或做过较大手术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或肝、胆、胰、脾、肾等主要脏器手术的,在既往病史一栏要如实填写。各地各校要加强纪律教育,规范工作程序,确保体检质量。

6.收费标准

根据镇江市教育局等《关于招生考试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镇教发〔200622号、镇价费〔200624号、镇财综〔200611号)精神,九年级考生每生缴纳报名费12元、体检费18元、考试费(含体育)每科9元,八年级学生只缴纳考试费,每科9元。

(二)综合素质评价

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市属初中要进一步完善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认真指导学校做好学生评价工作。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中6项内容全部达到合格(或C级)以上才能被高一级学校录取;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三项中至少有一项为“A”, 方能享有热点普通高中指标生分配降分录取资格。凡评定结果为A的学生名单必须在校内公示一周,接受监督。

(三)初中毕业认定

1.毕业标准

参加中考的应届初三学生,达到以下标准的,准予毕业,并核发毕业证书。

1)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学科全卷得分满60分,物理、化学学科全卷得分满50分,即可认定该学科毕业成绩及格。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口语部分)整卷得分超出100分,毕业成绩仍按100分计。

2体育、艺术和考查科目达到及格(合格)及以上的。

3)综合素质评价的六个方面全部达到合格(或C级)及以上的

2.补考

考试(考查)未达到及格(或合格)等次的学生,由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学籍管理规定组织学生补考。学科书面考试成绩不合格者可由毕业学校组织一次补考,补考成绩不作为高中学校录取依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未达到C等的学生,学校可安排补评或充实其实证材料。补考成绩达到及格(或合格)以上的,一律计为及格(或合格)。补考达到上述毕业标准者,可核发初中毕业证书。

三、中考志愿填报

(一)报考资格审核

    1.报名条件

    1)具有我市学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和未注册高中阶段学校学籍的我市往届初中毕业生均可报考。

    2)曾在全日制学校补习或插班复读的往届初中毕业生,以及初中阶段在转学、休学、复学等方面严重违反学籍管理规定的学生,不能报考热点普通高中和五年制师范专业。

2.报名要求

全市实行网上统一报名。

    1)关于本市应届毕业生。所有初三学生由学籍所在学校统一组织报名,报名时须交验户口簿、学籍卡、体质健康卡。学校对报名学生信息进行初审,并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进行资格审核确认。

    本市户籍、跨市(区)就读的考生,原则上不能跨市(区)报考,须回户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地点办理报名手续。报名时须另外交验报名资格证明,报名资格证明由学籍所在学校出具,并经学校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后加盖学籍管理专用章。

如果法定监护人在考生学籍所在地有固定工作(提供用工单位证明),且有自己的房产(提供不动产权证,不包括商铺房产)并实际居住,经市教育局审核后可在学籍所在学校报名。符合上述条件的考生,由考生所在的学校进行初审,各市(区)做好相关材料的再审和集中上报工作。

外省市户籍、具我市学籍的考生,需继续在我市升学的,由本人提出申请,学籍所在学校填写外省市户籍学生就读呈批表(附件1),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审批。

本市户籍、在我省其他设区市就读的考生,意愿参加我市中考的,须在中考报名前转入我市学校,取得我市正式学籍方可报名参加我市组织的中考。

为规范做好中考学科报名组织工作,优化服务,自2025年起,中考考生电子建档和报名工作在九年级上学期进行。根据《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籍管理规定》,中考报名结束之后,不再办理初中毕业年级学生转学手续。

(3)关于往届毕业生。符合条件的我市往届毕业生可在指定报名点(市教育考试院或各地招生办、考试中心)报名(初中学校不得接受往届生报名)。报名时须另外交验毕业证书,或表明具有同等学力的相关材料。

拟于2025年起实行我市初中往届毕业生不得报考热点普通高中。

(二)志愿填报

2024年中考志愿继续实施考前网上统一填报,考生和家长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填报和上传工作。志愿校核表须由考生及家长签字确认。

1.招生计划

    1)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招生计划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会同发展改革部门编制,在当年中考报名前向社会公布。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五年制高职、省属普通中专计划由省下达,市统一执行。所有高中阶段学校须严格执行招生计划。

2)民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纳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招生简章或招生广告须与招生计划相符,经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市教育局备案。

2.填报时间

527日~29日。

3.志愿类别

    1)热点普通高中;

    2)其他普通高中(含民办普通高中);职普融通班;五年制高职与本科院校举办的分段培养项目;五年制师范;

    3)五年制高职、五年制高技;中职与高职院校举办的分段培养项目;

    4)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

4.填报规定

1)热点普通高中志愿

选择普通高中志愿的考生,须填报热点普通高中志愿。

    2)其他普通高中(含民办普通高中),职普融通班,

五年制高职与本科“5+2”分段培养项目,五年制师范志愿

四类之间可以兼报,设ABCDEFG 7个平行志愿,五年制高职与本科“5+2”分段培养项目面向全市招生,考生可根据计划进行选报。

    3)五年制高职、五年制高技,中职与高职“3+3”分段培养项目志愿

分两个阶段,五年制高职、五年制高技是第一阶段,两者不可兼报,考生只能选报其中一类。中职与高职“3+3”分段培养项目是第二阶段。

    4)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志愿

中职学校和技工学校(中级班)两类之间不可兼报。考生可在中职学校和技工学校(中级班)两类中任选一类,每类可选两所学校,每校可选择12个专业,并在其他专业是否服从”“其他学校是否服从栏中表明意向。

凡未在志愿表其他专业是否服从”“其他学校是否服从等栏中表明意向的,视作不服从处理,不再另行征求意见。

四、招生录取工作

   (一)录取批次

第一批次:热点普通高中。

第二批次:其他普通高中(含民办普通高中),职普融通班,五年制高职与本科“5+2”分段培养项目,五年制师范。

第三批次:五年制高职、五年制高技;中职与高职“3+3”分段培养项目。

第四批次: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

(二)热点普通高中指标生分配与录取

1.将热点优质普通高中不低于70%的招生计划作为指标生计划分配到各初中,适当向薄弱初中、农村初中倾斜。指标生录取实行最低分数线控制(不得低于该热点普通高中统招分数线下20分),按照考生报考志愿择优录取。

2.依据初中学区入学,且一直在该初中校就读的应届毕业生,享有热点普通高中指标生分配录取资格。

(三)录取相关要求

1.高中阶段学校以学生中考成绩总分和综合素质评定为依据,按照考生志愿和学校招生计划,公平、公正、择优录取。

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是按分排序,遵循志愿。具体办法是:按照总分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依次检索考生所填ABCDEFG志愿。只要被检索的7个志愿中一经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学校,即向该学校投档;如没有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学校,则不予投档。同批次考生总分相同,普通高中志愿一并投档,五年制高职与本科院校举办的分段培养项目和五年制师范院校志愿如果院校不能追加计划则再按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升学成绩总分由高到低顺序投档。

根据招生计划和四星级普通高中最低录取分数线,合理划定五年制高职与本科“5+2”分段培养项目的录取分数线。

2.公办普通高中不得跨区域招生,只有参加中考、并经市级招生工作管理部门审核后的考生,方能办理录取手续。

3.考生志愿一经确认,不得取消或更改;一经投档,不再转投;一经办理录取手续,不得申请进入别的学校。未完成招生计划的学校,可根据招生规定和程序进行补录。

4.新生报到后,由录取学校进行资格审查。凡不符合报考或录取条件者,一律取消入学资格;已被学校录取、开学两周内未报到者,取消该生入学资格,不予注册学籍。

(四)关于自主招生和特殊类型招生

严格审核自主招生学校的资质、招考和录取工作,招生名额纳入统一招生计划。自主招生名额不得超过当年招生计划总数的5%。高中学校的自主招生方案须经市教育主管部门审批,报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后才能执行,招生方案、招考程序和录取结果要向社会公布。招生工作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结束后进行。

中小学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外语艺术体育类办学特色学校的特殊类型招生政策及其培养方案须报经省教育厅审批、备案后方可实施,不得擅自举办。小语种的招生与办学,严格执行省有关规定。

经省教育厅批准同意的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各类境外课程班,其境外课程、招生计划、收费许可等须报设区市教育局备案,招生纳入统一管理,未达到本校当年普通班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就读期间不得转入普通班级。

(五)关于民办高中招生

严格落实公办民办普通高中属地招生政策,民办普通高中的招生范围应与所在地公办普通高中保持一致,生源不足的,由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调剂安排招生计划,严禁招收省外和我省其他设区市的考生。民办普通高中要科学合理制定招生计划,其招生计划和收费标准与公办高中同时公布。所有公办、民办普通高中严禁违规跨区域招生。各民办普通高中要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按照招生计划、招生时间和预录取分数线进行自主招生,执行设定录取分数线、学校预录取、报送教育部门核准、学校发放正式录取通知书并收取入学费用的招生录取程序。已办理相关民办高中录取手续的学生(以学生缴纳新生入学费用票据为准),一旦退档,不得补录到同批次同类别的其他民办普通高中。

(六)关于体育、艺术特长生

    1.报名资格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且有该区域内初中学籍、满足区域中考报名条件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方可申请报考该区域内的普通高中体艺特长生:

(1)在初中阶段参加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省级以上体育竞赛,获省级体育竞赛单项前三名、集体项目前六名的运动员;获国家级体育竞赛单项前六名、集体项目前八名的运动员。

(2)在初中阶段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并在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体育竞赛中,获各市、丹徒区、镇江市区比赛个人项目前两名或球类比赛冠亚军队主力队员(报考非热点普通高中的考生获前四名),经测试确属运动水平较高的学生;或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及以上等级证书的考生。

(3)参加市初中生艺术素质测评,音乐学科成绩为A等,且初中阶段在市(区)以上(含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音乐、舞蹈类竞赛获个人(集体)项目一等奖以上(含一等奖)

2.报考流程

招收体育、艺术特长生的学校须提前向所属教育行政部门申报招生方案(包括体育项目名称或艺术类别名称,招收名额、专业测试办法、录取规则等),经批准后通过校园网向社会公布。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向所在学校领取并填写镇江市高中阶段体育、艺术特长生招生登记表,艺术类学校和艺术类别(项目)不可兼报;体育类每人可选择一个体育类别(项目),兼报热点高中和非热点高中各1所学校,申报项目须和获奖项目(等级证书)一致。经所在学校审核无误后,按招生简章中规定的时间将申报材料(附件34)送交至招生学校。招生学校在对材料进行初审并汇总(附件5)后交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复核,确定专业测试对象。经专业测试后,将测试合格名单报请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后向社会公布。

3.计划及录取

普通高中的艺术、体育特长生招生人数不超过该校招生计划总数的3%,实行同批次优先录取,由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专业测试成绩、学业水平成绩(录取分数线由各招生学校确定,但不得低于该校录取分数线的65%)和招生计划择优录取。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及以上等级证书的,学校可破格录取,且不占3%指标。考生中考志愿须与特长生申报学校一致。凡被普通高中优录的体艺特长生须参加学校安排的体艺活动。

(七)优录政策及资格审核

1.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归侨考生、港澳户籍考生,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加10分投档。分别由考生户籍所在地的侨办、考生所在学校、市台联、市台办负责资格审查。

2.根据省教育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江苏省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苏政〔202362) 和市教育局、镇江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关于印发〈镇江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办法(2024年修订)〉的通知》(镇政联〔20241号),军人子女在录取时:

驻国家确定的三类(含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军队划定的二类(含二类)以上岛屿部队军人的子女,以及在飞行、潜艇、航天、涉核等高风险、高危害岗位工作的军人子女,烈士子女,按我市普通高中录取控制线10%的标准加分投档。

作战部队,驻国家确定的一类、二类艰苦边远地区和军队划定的三类岛屿部队的军人子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子女和因公牺牲军人子女,以及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获三等功以上奖励、被战区级(原大军区级)以上单位表彰(含科技进步奖)、受到省级以上表彰军人的子女,按我市普通高中录取控制线5%的标准加分投档。

获三等功奖励的军人子女,从作战部队交流到其他部队任职不满1年和跨地级市以上交流任职不满1年的军人子女,按我市普通高中录取控制线2%的标准加分投档。

 由镇江军分区政治工作处负责资格审查。

3.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子女教育优待工作的通知》(公政治〔201827号),公安烈士子女加20分投档;因公牺牲民警子女、一级和二级英雄模范子女,一级至四级因公伤残民警子女,荣立二等功以上的民警子女,加10分投档。由市公安局政治处负责资格审查。

4.见义勇为被追认为烈士的,其子女加20分投档;见义勇为死亡或致一至四级残疾的,其子女加10分投档。由考生户籍所在地的见义勇为基金会负责资格审查。

5.根据《关于做好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及其子女教育优待工作的通知》(应急〔201937号),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烈士子女加20分投档;英雄模范、因公牺牲、一级至四级因公伤残消防救援人员子女和驻边远艰苦地区在职消防救援人员子女加10分投档。由镇江军分区政治工作处负责资格审查。

以上优录对象如同时符合两项以上加分条件的,只可按最高标准加分投档,不重复加分。所有优录对象均需填报镇江市高中阶段招生优录呈批表(附件2),并附相关原始证明材料,由学校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审批。优录工作必须做到公开公正透明,所有优录对象必须在初中毕业学校醒目处公示一周,接受监督。

中考信息不断变化,91中考网www.91post.com提供的中考资讯、成绩查询、分数线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教育部门的信息为准!

Copyright 版权所有

91中考网 粤ICP备10033788号-2